“童伴媽媽”張麗:和孩子們共同成長是我母親節(jié)收獲的最好禮物
“張麗嬢嬢(四川方言,意思是阿姨)您辛苦了!謝謝您!”5月7日,母親節(jié)前夕,在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仁美鎮(zhèn)桂香村“童伴之家”,孩子們將親手制作的賀卡送給了“童伴媽媽”張麗。
“祝您母親節(jié)快樂!”
“我的媽媽經(jīng)常不在家,您就是我的第二個媽媽,謝謝您!”
......
十多個孩子在送給張麗的賀卡上寫滿了祝福。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村里的留守兒童,對他們來說,張麗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媽媽。
張麗是丹棱縣仁美鎮(zhèn)桂香村的網(wǎng)格員,她大多數(shù)時間都在村里走訪,了解社情民意。每次看到村里的留守兒童獨自玩耍時,張麗的心里都不是滋味,“我有一個6歲孩子,他從小就在我身邊長大。哪個父母愿意主動和孩子分開,所以我很想去照顧這些孩子,解決他們父母的后顧之憂!
2016年,共青團四川省委探索實施關(guān)愛農(nóng)村留守兒童“童伴計劃”,開始在四川多地建立“童伴之家”,通過日常開放以及定期組織主題活動為鄉(xiāng)村(社區(qū))兒童成長助力,著力解決外出務(wù)工人員的后顧之憂。2020年7月,桂香村“童伴之家”成立,家長們推薦張麗為桂香村的“童伴媽媽”,為當(dāng)?shù)貎和,特別是留守兒童、困境兒童提供身邊的、可及的服務(wù)。
“村里18歲以下孩子的情況我們都要上門去了解,并填寫基本信息表!眲偝蔀椤巴閶寢尅钡膹堺,首要任務(wù)是入戶走訪摸清孩子們的家庭情況。在張麗整理的桂香村“童伴之家”留守兒童資料上,詳細(xì)記錄了29個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,這些孩子最小的僅有3歲,最大的13歲。因為父母長期不在家,一些特別內(nèi)向的孩子迫切需要陪伴交流。
“我第一次去村里邀請一個叫高蕊(化名)的孩子來‘童伴之家’的時候,她躲在她爺爺?shù)纳砗笠宦暡豢!睆堺惤榻B,今年讀小學(xué)二年級的高蕊,父母離異,其父親長期在江蘇打工,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。高蕊因為缺少交流,平時也不愛說話,眼見這樣的情景,張麗十分心急。于是她隔三差五就會去找高蕊聊天。慢慢地,高蕊向張麗打開心扉,并主動找到張麗,要求參加“童伴之家”的活動,見到張麗也會主動打招呼。
“看見孩子們向好的方向發(fā)展,我特別開心!睆堺愓f,對于這里的孩子們而言,“童伴之家”已經(jīng)成了他們的另一個家。一些不會對父母講的事情,孩子們會找張麗傾訴心聲,張麗甚至成了孩子們與他們的父母聯(lián)系的紐帶。
“我們這有個孩子叫彭玲(化名),今年11歲,生活在一個重組家庭里,父親在外務(wù)工,母親和弟弟住在另一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她一直由爺爺帶著!庇捎诩彝デ闆r特殊,彭玲和父母有了隔閡。有一次她告訴張麗,覺得自己的爸爸不愛自己。張麗多次私下找她聊天,與她分享其父親的工作情況,并告訴彭玲:爸爸是愛她的,只是有時候方式不對,要理解自己的父親。在張麗的開導(dǎo)下,彭玲和自己父母的關(guān)系緩和了,也理解了父母的難處。
除了入戶走訪,張麗更多時候是在“童伴之家”守著孩子們。桂香村“童伴之家”每天都會開放,每周休息日還會舉行活動,包括安全宣傳、手工課和一些生活技能教學(xué)等等。除此之外,“童伴之家”也為一些關(guān)愛留守兒童的社會群體提供了場地,包括返鄉(xiāng)大學(xué)生、留守婦女、老師、志愿者等會來這里看望孩子們,并教授他們相關(guān)知識和生活技能。
“‘童伴之家’的點點滴滴我都會記錄下來,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就是我收獲的最好禮物。”張麗翻看著手中的活動集錦說。(王凡 侯杰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